1. 望诊:患者唇肿大如覆杯,切口处翻花溃烂,呈现出气血壅滞、腐肉成疽的典型征象;右颌下淋巴结肿大,揭示痰瘀互结于经络;舌质红、苔薄黄,直观反映出体内热盛伤阴的状态。当医生第一眼看到患者嘴唇肿大如倒扣的茶杯时,便能敏锐地察觉到这是气血运行严重不畅,在局部大量积聚的结果。气血长期壅滞,无法正常滋养组织,久而久之,便会导致组织腐烂,形成痈疽。切口处翻花溃烂,更是热毒炽盛到极致,腐蚀肌肉的有力证明。右颌下淋巴结肿大,从中医经络学说来看,是痰湿与瘀血相互纠结,堵塞经络,致使气血运行受阻,进而在局部形成肿块。而舌质红、苔薄黄,这是体内热邪亢盛,同时阴液已被灼伤的明显表现,犹如干涸的河床,在烈日的炙烤下失去了往日的润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 闻诊:溃烂部位散发的秽臭气味,如同警报信号,是热毒蕴结、肉腐成脓的典型特征。这种特殊的气味,源于热毒在体内不断积聚,导致肌肉组织腐烂化脓。通过闻诊捕捉到这一气味信息,医生可以进一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如同侦探通过线索追踪真相,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3. 问诊:患者主诉进食困难、疼痛牵引头面,结合口干、大便干结、小便黄短等症状,犹如拼图般拼凑出完整的病机画面。进食困难是由于唇部病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咀嚼和吞咽功能;疼痛牵引头面,表明病变已经波及头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口干、大便干结、小便黄短,这些都是热邪灼伤津液的直接表现。津液如同人体的“润滑剂”和“冷却液”,一旦被热邪大量消耗,口腔便会失去滋润而感到干燥,肠道也会因缺乏濡润而导致大便干结,尿液则因津液减少而浓缩变黄。此外,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与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高度吻合,进一步揭示了病变与脾胃积热之间的密切关联。足阳明胃经从面部经过,尤其是嘴唇部位,脾胃积热会沿着这条经络上炎,引发嘴唇部位的病变,如同火苗顺着干柴蔓延。
4. 脉诊:弦细带数之脉,犹如暗藏密码的信号,蕴含着丰富的病机信息。弦脉在中医诊断中常主肝病和疼痛,提示肝气郁结,肝郁化火;细脉表示阴虚,意味着体内阴液不足,无法充分滋养脉络,导致脉管变细;数脉则主热,说明体内热邪亢盛。综合脉象分析,患者的证型为阴虚火旺、毒滞血瘀,这与其他诊断信息相互印证,为准确辨证提供了关键依据。
(二)证型判定
综合四诊收集到的信息,本案最终辨证为阴伤热炽,毒滞血瘀。患者年逾六旬,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正气逐渐衰弱,这是自然的生理规律。加之此前接受手术治疗,虽切除了局部癌肿,但也不可避免地耗伤了大量气血,进一步加重了阴液亏虚的状况。阴液亏虚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为阴液具有滋养和制约阳气的重要作用,阴液不足,阳气便会相对亢盛,形成虚火。而局部癌肿迅速发展、溃烂疼痛等症状,则是热毒与瘀血相互搏结的外在表现,这是疾病的标象。本虚标实的病机在恶性肿瘤中极为常见,如同冰山,表面可见的症状只是露出水面的一角,而深层的正气虚弱才是隐藏在水下的庞大根基。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兼顾扶正与祛邪两个方面,既要补充阴液、扶助正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又要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除热毒和瘀血对机体的损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三、基于张仲景理论的综合治疗方案
(一)内服药方解析
太子参15克,首乌15克,生地15克,黄精15克,女贞子15克,
沙参10克,丹皮10克,旱莲草10克,蒲黄10克,天葵子10克,
白芍10克,土茯苓12克,甘草5克,蛇蜕5克,皂角刺炭3克
1. 养阴扶正:太子参、沙参犹如温和的守护者,益气养阴,为机体补充能量;首乌、生地、黄精、女贞子、旱莲草则组成强大的滋阴战队,滋补肾阴,遵循“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中医经典理论,从根本上改善患者阴液亏虚的状况。太子参性平味甘,既能补气,又能生津,如同春日的细雨,润物细无声地补充人体正气,滋养阴液;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为肺部和胃部提供滋润。首乌、生地、黄精、女贞子、旱莲草这组药物,专注于滋补肾阴。肾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肾阴充足,便能滋养其他脏腑的阴液,如同源头活水,灌溉四方。通过这些药物的协同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为后续的治疗奠定坚实基础。
2. 清热解毒:天葵子、土茯苓作为清热解毒的先锋大将,直捣热毒巢穴;丹皮凉血散瘀,清除血中的热邪,化解瘀血;蛇蜕祛风解毒,驱散体内风邪和毒邪。天葵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卓越功效,对于热毒蕴结导致的肿块、溃疡,能够迅速发挥治疗作用;土茯苓解毒除湿,如同强力清洁剂,有效清除湿热毒邪引起的病变。丹皮如同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血液的纯净,凉血散瘀,确保气血运行通畅;蛇蜕则凭借其祛风解毒的特性,改善局部症状,助力整体治疗效果的提升。这些药物紧密配合,针对局部癌肿的热毒和瘀血进行全面清除和消散。
3. 活血通络:蒲黄、皂角刺炭如同开路先锋,活血散结,打通瘀血阻滞的道路;白芍配甘草则是经典的止痛组合,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二者相辅相成,有效缓解癌痛及头面牵引痛。蒲黄活血化瘀,能够化解瘀血,促进气血流通;皂角刺炭消肿托毒、排脓活血,有助于消除局部的肿块和炎症。白芍与甘草的搭配,堪称中医止痛的黄金搭档,白芍如同温柔的安抚者,滋养肝脏,舒缓痉挛;甘草则如同和蔼的协调者,调和各方力量,共同发挥缓急止痛的作用,为患者减轻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