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张仲景教我治痈疽肿瘤》乳腺癌 - 乳痈思路辟蹊径(1)

另一位患者,右乳房出现肿块已有6年之久,近1个月来,肿块增大明显,仿佛一颗逐渐膨胀的定时炸弹。在右乳房外上方可触及一个大小约5x4厘米的肿块,形状不规则,犹如怪石嶙峋,边缘参差不齐,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肿块质地坚硬,如同石块般难以推动,但尚可活动,与皮肤没有粘连,让人稍稍松了一口气。仔细观察,乳晕呈现出橘皮样皱缩,颜色暗黑,这是病情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仿佛是乳房在发出求救信号。同时,在右腋下摸到一个大小约2x 2厘米的肿大淋巴结,质地较硬,表面光滑,可活动,如同隐藏在身体里的一颗小石子。

患者的整体状态尚可,面色略显萎黄,犹如被霜打过的树叶,缺乏生机与活力。自述口苦咽干,口中时常感觉苦涩,饮水也难以缓解,仿佛被一团苦涩的云雾笼罩。精神和食欲虽然还可以,但身体已微微显现出消瘦的迹象,相较于之前,体重有所减轻,让人不禁为之担忧。通过舌诊和脉诊,发现舌红无苔,脉象弦数有力,综合判断证属脾胃虚弱,肝郁气滞。

(二)经方运用及深度剖析

针对此患者的病情,治疗以益胃健脾、疏肝理气为原则。选用的方药为全瓜蒌、川贝母、醋香附、柴胡、海藻、昆布、元参、陈皮、谷稻芽、麦芽、蒲公英、川甲珠、三棱、丝瓜,水煎服,并配合犀黄丸(组方:牛黄,麝香,乳香,没药) 。

全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可消除乳房的痰结,如同一位勤劳的清洁工,将乳房内的垃圾清理干净。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协助全瓜蒌化痰散结,二者相得益彰。醋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能有效缓解肝郁气滞引起的疼痛,给患者带来一丝慰藉。柴胡疏肝解郁,为疏肝理气的主药,如同一位勇敢的战士,冲锋在前,解开肝郁的枷锁。海藻、昆布消痰软坚散结,有助于消散乳房肿块,仿佛是一对神奇的魔法师,将坚硬的肿块慢慢变小。元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可清解体内热毒,为身体降温,消除炎症。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增强脾胃运化功能,让身体的消化吸收系统重新运转起来。谷稻芽、麦芽消食和中,帮助脾胃消化吸收,如同勤劳的小助手,助力脾胃更好地工作。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对乳房的炎症和肿块有治疗作用,为乳房的健康保驾护航。川甲珠活血通经、消肿排脓,促进气血运行,消散肿块,让乳房的血液循环恢复正常。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增强攻坚破瘀之力,如同一位勇猛的将军,直捣病魔的老巢。丝瓜通络活血,使气血运行更加通畅,让身体内的气血如河流般奔腾不息。犀黄丸中,牛黄清热解毒,麝香活血通经、消肿止痛,乳香、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诸药合用,增强了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止痛的功效,如同一个强大的战斗团队,共同对抗病魔。

(三)治疗效果

患者按照医嘱间隔服药2年,病情得到了显着改善,仿佛重获新生。原本存在的肿块逐渐消尽,右腋下肿大的淋巴结也随之消退,如同阴霾散去,阳光重新照耀。不仅身体上的病症得到治愈,患者的体质和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面色恢复正常,食欲增加,体重稳定,整个人焕发出新的活力,仿佛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最终获得良好的治愈效果。

四、针灸与艾灸的协同效应

(一)针灸治疗

针灸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作用,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身体自愈的大门。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可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于乳腺癌患者,常选取乳根、膻中、期门等穴位进行针刺。

乳根穴位于乳房根部,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针刺此穴可直接疏通乳房局部的经络气血,促进乳房的血液循环,如同为干涸的河流引入新的水源,缓解乳房的胀痛不适,对于乳房肿块的消散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膻中穴为气会,是人体气之汇聚处,具有调畅全身气机的作用。针刺膻中穴能使气机通畅,缓解因肝郁气滞导致的胸闷、气短等症状,仿佛为压抑的心灵打开一扇窗户,同时也有助于调节乳房的气血运行。期门穴是肝经的募穴,与肝脏密切相关。针刺期门穴可疏肝理气,调节肝脏的功能,缓解肝郁气滞引起的情绪抑郁、胸胁胀痛等症状,进而对乳腺癌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同为疲惫的肝脏注入一股清泉。

小主,

在针刺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采用适当的针刺手法,如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等,以激发经气,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如同一位高明的乐师,演奏出和谐的生命乐章。

(二)艾灸辅助

艾灸是利用艾草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起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扶正祛邪的功效,仿佛是冬日里的暖阳,给予身体温暖与力量。在乳腺癌治疗中,常选取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艾灸。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艾灸关元穴可补充人体的元气,增强人体的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如同为身体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有助于抵抗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气海穴同样位于下腹部,具有补气益气、温阳固脱的作用。艾灸气海穴能使人体的气机更加顺畅,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气血的生成和运行,改善患者的体质,仿佛为身体的发动机注入了新的燃料。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的作用。艾灸足三里穴可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增强人体的营养供应,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如同为身体的粮仓增添了丰富的粮食。

在艾灸时,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穴位上方,保持适当的距离,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次艾灸时间根据穴位和患者的耐受程度而定,一般为15 - 20分钟,让温暖的力量缓缓渗透进身体。

(三)协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