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孙思邈教我学针灸》解开维脉病症治疗之奥秘

我先为患者按摩血海穴和三阴交穴,这两个穴位与阴维脉相关,能活血化瘀,调理月经。我用手指用力按揉,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同时,针刺内关穴和太冲穴,疏肝理气,通络止痛。进针时,患者微微皱眉,我轻声安慰:“稍微忍一下,很快就不疼了。”行针过程中,患者的疼痛逐渐减轻。接着,我为患者艾灸关元穴和子宫穴,温经散寒,调理胞宫。艾灸过程中,患者的面色逐渐恢复红润,疼痛明显缓解。她感激地说:“痛经终于减轻了,太感谢你们了。”

我建议患者在月经前一周开始食用红糖鸡蛋汤。红糖性温,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作用;鸡蛋能补充营养。患者食用后可缓解痛经症状,调理月经。

患者九:手臂麻木的老年患者

小主,

一位老年患者手臂无力地垂着,脸上带着痛苦和无奈,走进医馆。他手臂麻木,活动受限,伴有肩部酸痛。孙思邈判断为阳维脉气血阻滞,经络不通。

我先针刺阳维脉上的臑会穴、清冷渊穴,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进针时,我仔细调整角度和深度,患者微微皱眉,我轻声询问他的感受。行针过程中,我观察到患者的表情逐渐放松。同时,采用按摩手法,从肩部到手臂进行推拿、揉捏,重点按摩麻木部位。我先轻轻揉按,然后逐渐加大力度,促进气血运行。经过几次治疗,患者的手臂麻木症状明显减轻,活动能力也有所恢复。他高兴地说:“终于能活动手臂了,太感谢你们了。”

我为患者推荐了黄芪当归炖猪蹄。黄芪能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当归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猪蹄富含胶原蛋白等营养。患者食用后能促进气血运行,改善手臂麻木和肩部酸痛的症状。

患者十:胸闷、胃脘疼痛且伴有外感发热的患者

此时,一位胸闷、胃脘疼痛且伴有外感发热的患者前来就诊。他眉头紧皱,捂着胸口和胃部,表情痛苦,还不时咳嗽几声。我在孙思邈的鼓励下,运用维脉理论进行治疗。我先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又认真地为患者把脉,脉象弦数,舌苔黄腻,综合判断为肝郁气滞,脾胃不和,兼之感邪发热。

我先针刺内关穴,以理气宽胸、和胃降逆,调理阴维脉。进针时我专注于手法,根据患者的脉象和症状,采用泻法,意在疏通经络,清除体内的气滞和瘀阻。进针后,我轻轻捻转银针,询问患者的感觉,患者表示有酸胀感向胸部和胃脘部扩散。

再刺外关穴,以疏风清热、通络止痛,调节阳维脉。行针时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和疼痛缓解情况。我采用提插泻法,加强针感,促进气血流通。随着行针的进行,患者的额头微微出汗,体温似乎有所下降。

同时,配合膻中、中脘等穴位。膻中可宽胸理气,我采用泻法,用拇指指腹用力按压膻中穴,以患者感到酸麻胀感为度,帮助患者疏通气机,缓解胸闷症状。中脘能调理脾胃,我根据患者的消化情况进行补泻操作,因患者脾胃有积滞,故采用泻法,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

在食疗方面,我建议患者食用绿豆粥。绿豆性凉,能清热解毒、消暑利水,对缓解外感发热和脾胃积滞有帮助。患者食用后能辅助清热降火,减轻胃脘不适。

经过几次治疗,患者的胸闷、胃脘疼痛症状逐渐缓解,发热也逐渐消退。他激动地说:“原本以为要难受好久,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把我的病治好了,太厉害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治疗过程,我深刻体会到阴维脉和阳维脉在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治疗相关病症方面的重要意义。每一次准确地运用穴位和手法,结合合适的食疗,看到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都让我对中医的神奇疗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自己在中医针灸领域的成长感到欣喜。

孙思邈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徒儿,中医之道,博大精深,维脉理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你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医术精湛的医者。”

我恭敬地向孙思邈行礼,说道:“多谢师父教诲,徒儿定当努力,不负师父期望。”此时,我对未来的学习和实践充满了信心,决心在中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用自己的医术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