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孙思邈教我学针灸》解密足太阳膀胱经(一)

“通天穴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孙思邈说道,“它能治疗头痛、眩晕、鼻塞、鼻渊等。鼻部与头部的气血密切相关,通天穴处于两者气血调节的关键位置。当鼻部出现问题,如鼻塞、鼻渊时,往往是气血阻滞,刺激通天穴,可以调节鼻部及头部的气血运行,使鼻部气血通畅,从而缓解相关症状。同时,对于头部因气血不畅导致的头痛、眩晕,通天穴也能发挥调节作用。”

一位患有慢性鼻炎,长期鼻塞、头痛的男子前来。孙思邈在通天穴进行针刺和艾灸的综合治疗。针刺时,根据男子的体质和病情,采用适当的补泻手法;艾灸时,借助艾草的纯阳之力,温通经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男子的鼻塞症状明显减轻,头痛也得到了有效缓解。

络却穴:头部气血的疏导站

“络却穴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孙思邈介绍道,“它可调理头晕、目视不明、耳鸣等症状。头部的气血需要顺畅地运行,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络却穴就像是一个疏导站,当气血在头部运行不畅,导致耳部、眼部出现问题时,刺激络却穴,可以引导气血重新顺畅流动,改善因气血不畅引发的头晕、目视不明、耳鸣等症状。”

一位因头部气血不畅而头晕、耳鸣、视力模糊的老者前来。孙思邈在络却穴采用推拿手法,从前往后轻轻推揉,以促进气血运行。同时,配合艾灸,增强温通经络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老者的头晕、耳鸣症状减轻,视力也有所改善。

玉枕穴:后头部经络的疏通要穴

“玉枕穴位于后头部,当枕外隆凸上缘的外侧,距后正中线1.3寸。”孙思邈指着铜人后头部说道,“它能治疗头痛、目痛、鼻塞等。后头部的经络气血若阻滞不通,就容易引发各种不适。玉枕穴处于后头部经络的关键位置,刺激它可以疏通后头部经络气血,使气血通畅地运行,从而缓解因经络阻滞导致的头痛、目痛、鼻塞等症状。”

一位因受寒导致后头痛、鼻塞的年轻人前来。孙思邈在玉枕穴进行按摩和拔罐治疗。按摩时,手法深沉有力,以驱散寒邪;拔罐时,通过负压吸引,促进局部气血循环。经过治疗,年轻人的后头痛和鼻塞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天柱穴:守护头颈的卫士

“再看天柱穴,”孙思邈指向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它五行属金,金有肃降、收敛的特性,这也决定了天柱穴具有疏通经络、祛风散寒、降逆止痉的功效。它主治后头痛、项强、肩背腰痛、鼻塞、癫狂痫等。对于长期伏案工作,颈部肌肉紧张,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颈部不适,天柱穴效果显着。”

一位颈部僵硬、疼痛的中年商人走来,他不停地转动脖子,满脸痛苦。孙思邈让商人趴在床上,先用热毛巾热敷颈部,再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天柱穴。“天柱穴深部接近延髓,按摩时手法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孙思邈一边操作一边提醒我。经过一番治疗,商人的颈部疼痛明显减轻,活动也更加自如。

在这阳光明媚的草坪上,我在孙思邈的教导下,深入学习了足太阳膀胱经这些穴位的奥秘。每一个穴位都像是一把独特的钥匙,能打开人体健康的不同锁扣。我深知,这些知识不仅是中医的瑰宝,更是我未来治病救人的有力武器。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钻研,将这些知识牢记于心,运用到实际的诊疗中,为患者解除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