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灵道穴:神灵之道的指引
“这是灵道穴,”孙思邈将手指移至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它是心经经气通行的重要通道,能宁心安神、通络止痛。” 灵道穴,五行属金,处于心经气血运行的关键路径上。它如同一条神圣的通道,引导着心经的气血顺畅运行。
传说灵道穴是神灵降临人间的通道,能赋予人安宁的力量。在人体情志方面,灵道穴对失眠、多梦、惊悸等症状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当人受到惊吓、情绪不稳定时,灵道穴能起到安抚心神的作用。从经络循行来看,它还与上肢的经络气血相关,对于上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刺激灵道穴能起到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效果。按摩灵道穴时,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每次2 - 3分钟,每天可进行3 - 4次;针刺时,直刺0.3 - 0.5寸,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现代研究发现,刺激灵道穴可能对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通里穴:沟通内外的桥梁
“通里穴在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孙思邈继续介绍道,“它是心经与其他经络沟通的重要穴位,能调理心气、清热利咽。” 通里穴,五行属火,作为心经的络穴,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心经与其他经络,使经络之间的气血得以相互流通。
相传通里穴是古代信使传递信息的要道,能沟通内外。在临床上,通里穴常用于治疗心悸、怔忡、暴喑、舌强不语等病症。当人出现心脏不适,如心悸、心慌时,刺激通里穴可调节心经气血,缓解症状;对于因心火上炎导致的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症状,通里穴能起到清热利咽的作用。按摩通里穴时,用拇指指腹按揉,力度适中,以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3 - 5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针刺通里穴时,直刺0.3 - 0.5寸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刺激通里穴对心脏的自主神经调节有一定作用,还可能对咽喉部的炎症有缓解效果。
阴郄穴:滋阴养血的隐秘之处
“阴郄穴位于腕掌侧远端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孙思邈说道,“它善于滋阴养血、安神固表,对阴虚火旺引起的病症有很好的疗效。” 阴郄穴,五行属水,是心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尤其擅长调节人体的阴血。
传说阴郄穴是隐藏在黑暗中的神秘穴位,能滋养人体的阴血。在中医理论中,心主血脉,阴郄穴作为心经的穴位,对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有独特的调理作用。例如,当人出现盗汗、失眠、心悸等症状,且辨证为阴虚火旺时,阴郄穴就能发挥其滋阴降火、养血安神的功效。按摩阴郄穴时,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每次2 - 3分钟,每天可进行3 - 4次;针刺时,直刺0.3 - 0.5寸 。现代研究发现,刺激阴郄穴可能对内分泌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助于改善阴虚症状。
神门穴:心灵的宁静之门
“神门穴是心经原穴,”孙思邈握住我的手腕,找到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神门穴能宁心安神、清心泻火,对心烦失眠、惊悸怔忡等症状疗效显着。” 神门穴,五行属土,心属火,火生土,它就像是心脏输送能量的重要节点,汇聚并向外输送心脏的气血精华。
传说神门穴是神灵守护心灵的门户,能让人内心平静。当人因情绪波动、压力过大导致心烦意乱、难以入眠时,刺激神门穴能调节心经气血,平复紊乱的心神。在临床应用中,除了按摩、针灸,还可以用艾灸神门穴,对于心阳不足、虚寒体质的失眠患者,艾灸神门穴能起到温通心阳、安神助眠的效果。按摩神门穴时,手法要轻柔,频率大概保持在每分钟60 - 80次,每次按摩3 - 5分钟即可;针灸时,进针的角度、深度与手法都需精准把握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刺激神门穴对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能改善大脑的神经递质水平,从而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
少府穴:藏于深处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