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孙思邈为我讲述了一些肺经在临床治疗中的实际案例。“曾经有一位患者,长期咳嗽不止,伴有气喘和胸闷。我仔细诊断后,发现他的肺经气血瘀滞,尤其是中府、尺泽和孔最这几个穴位附近有明显的阻滞。”孙思邈回忆道,“于是,我运功将灵力汇聚于指尖,通过银针注入患者穴位,采用泻法,以疏通经络气血。治疗时,我能清晰地感知到患者体内的气血在灵力的引导下逐渐通畅,那些瘀滞之处也慢慢消散。经过几次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最终得以痊愈。”
小主,
通过这些案例,我对肺经穴位的治疗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不断向孙思邈提出问题,他都一一耐心解答,每一个解答都让我对经络穴位的奥秘有了新的领悟,也让我对灵力在针灸中的运用充满了向往。
傍晚,夕阳的余晖将医庐染成了橙红色,给整个世界增添了一抹温暖而神秘的色彩。一位面色苍白、咳嗽不止的患者在家人的搀扶下走进了医庐。他的咳嗽声沉重而痛苦,每一声都仿佛是对病魔的抗争。
孙思邈示意我上前诊断,我心中既紧张又兴奋。我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倾听他的咳嗽声,然后小心翼翼地为他把脉。脉象虚弱而急促,结合症状,我判断患者是肺经气血虚弱,外感风寒所致的咳嗽。
孙思邈微微点头,认可了我的诊断。“接下来,你来为他进行针灸治疗。记住,要用心去感受患者的气血,调动体内灵力,通过银针为他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他抬手轻轻一挥,一道微光融入我的体内,“这是我为你加持的灵力,助你一臂之力。”
我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情,然后拿起银针。按照孙思邈所教的方法,我先找准了患者的中府穴,手指轻轻按压,感受穴位的位置和敏感度。患者微微皱眉,我轻声安慰他放松。
我缓缓进针,眼睛紧紧盯着穴位,心中默默回忆着针刺的角度和深度,同时努力调动体内灵力注入银针。当银针刺入穴位的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一股微弱的阻力,然后是一种奇妙的感觉,体内的灵力顺着银针传入患者体内,与他的气血相互交融。
孙思邈在一旁密切关注着我的操作,不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角度再稍微倾斜一点,对,就是这样,慢慢来,别着急。继续引导灵力,让它在患者经络中游走。”他的声音沉稳而温和,让我原本紧张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
行针过程中,我依据患者的反应,灵活运用提插补泻和捻转补泻手法,同时不断注入灵力。只见患者原本急促的呼吸逐渐平稳,咳嗽的频率也慢慢降低,脸上露出了放松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