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国庆

正说着,朋友拎着个纸袋走过来,里面装着刚洗好的葡萄,还带着水珠:“刚从北京回来就往这儿跑,给你们带了颐和园的桂花糕,跟咱们做的比一比!”她把桂花糕放在石桌上,拆开包装时,甜香混着桂香漫开来,“对了,我把国庆拍的升旗照片洗出来了,还把枫叶跟照片贴在了一起,等会儿拿给你看。”

我们围着石桌坐着,吃着刚蒸好的桂花糕,就着朋友带的葡萄,张阿婆的儿子说起国庆看升旗的事:“凌晨三点就去排队,人挤人,但当国歌响起,国旗往上飘的时候,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跟小时候国庆在巷口看舞龙的感觉不一样,是更踏实的热闹,像知道不管走多远,总有这么个日子,能把大家都连在一起。”他女朋友笑着补充:“我还买了小国旗挂件,挂在了那盏旧灯笼上,等中秋挂起来,又红又亮,肯定好看。”

午后,我们一起把晒好的桂花瓣装进瓷罐,一层花瓣一层糖,慢慢压实。朋友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掏出那片枫叶,叶脉间还沾着点国庆的烟火气:“咱们今天就把它做成书签吧,写上中秋和国庆的故事,等明年再看,就像又过了一次节。”我找来细麻绳,她用彩笔在枫叶上画了小小的国旗和月亮,张阿婆的儿子在旁边写:“中秋的月,国庆的旗,都是心头的暖。”

刚把书签夹进书里,母亲就打来电话,声音里满是欢喜:“家里的桂树也开了,你爸正摘桂花呢,说要给你寄新的桂花糖,还有你爷爷的那把竹笛,他又修了修,说中秋要吹《我和我的祖国》,跟你朋友的爸爸一起,凑个‘双笛合鸣’。”我笑着应着,转头看向院中的桂树,阳光透过枝叶落在书签上,忽然觉得所有的期待都有了模样——是母亲寄来的桂花糖,是爷爷修好的竹笛,是朋友画的枫叶书签,是把中秋的温柔和国庆的热闹,都攒着,等着在月圆之夜,酿成最圆满的团圆。

傍晚的风带着桂香吹过巷口,两盏灯笼挂在窗台,旧的那盏贴着朋友画的国旗,新的那盏画着月亮,风一吹,影子落在地上,像两个依偎着的身影。我把做好的桂花糕装了两盒,一盒给张阿婆,一盒给朋友,看着她们的背影消失在桂香里,忽然想起从中秋到国庆的日子:是月色里的牵挂,是雪夜里的暖粥,是春日的樱花约定,是国庆的烟火热闹,是把每个季节的温柔,都串成了日子里最亮的光。

我知道,等中秋的月色升起,等巷口的灯笼亮起,爷爷的竹笛会响起,朋友的笑声会传来,张阿婆的椒盐饼会端上桌,我们会围坐在一起,吃着桂花糕,聊着国庆的故事,看着天上的月亮和窗边的国旗,把岁月里的所有温暖,都藏进这秋夜的桂香里,藏进每一次“在一起”的幸福里。

中秋夜语:一纸长信寄清欢(月圆终)

秋意再浓几分时,巷口的桂香已经浓得化不开,连风都裹着甜,吹得人心里软软的。这天清晨,我刚把母亲寄来的新罐桂花糖摆上书架,门铃就响了——是朋友,手里拎着个大纸箱,额角还沾着汗:“刚从老家回来,我妈让我把中秋要吃的火腿月饼带来,还有我爸准备的笛膜,说要跟你爷爷好好切磋下吹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拆开纸箱,里面除了月饼和笛膜,还有一沓厚厚的照片,是她国庆在北京拍的: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颐和园的桂花、胡同里挂着的国旗灯笼……最底下压着张合照,是她和爸妈举着小国旗站在故宫角楼下,背景是湛蓝的天,照片背面写着:“等中秋夜,咱们把这些照片贴在灯笼上,让月亮也看看国庆的热闹。”

正翻着照片,张阿婆的声音从楼下传来,我们趴在窗台往下看,她正指挥着儿子和女朋友挂灯笼——旧灯笼被擦得锃亮,朋友上次画的小国旗在阳光下格外鲜艳,旁边新挂的国旗灯笼串成一串,从巷头垂到巷尾,风一吹,红的旗、黄的月、绿的桂叶晃在一起,像把中秋的温柔和国庆的热烈,都织成了一幅画。

“丫头,快下来帮着摆桌子!”张阿婆仰头喊,我和朋友拎着月饼跑下去,巷口的空地上已经摆好了几张方桌,街坊们陆续赶来,有的拎着刚烤的月饼,有的端着熬好的桂花酒,还有人抱来一摞小国旗,分给孩子们——忽然就像回到了小时候的中秋夜,只是今年的热闹里,多了国庆的红,多了久别重逢的笑,多了把牵挂熬成团圆的暖。

傍晚时分,父亲和爷爷竟从老家赶来了,爷爷手里攥着那把旧竹笛,竹身被擦得发亮,笛尾的中国结红得耀眼;父亲扛着个大袋子,里面是奶奶烤好的椒盐月饼,还冒着淡淡的热气。“你奶奶说怕路上凉了,用棉絮裹了三层,”父亲笑着把月饼袋打开,咸香混着花椒叶的味道漫开来,“她本来也要来,说要跟张阿婆学做肉松月饼,结果临时要给街坊送月饼,说明天一早赶过来。”

爷爷刚坐下,就被朋友的爸爸拉着去调试竹笛,两个老人凑在一起,一个调音调,一个换笛膜,指尖都带着对乐器的熟稔。没多久,《茉莉花》的调子就飘了起来,混着巷口孩子们的笑声,混着桂香,混着远处传来的国庆余韵,像把从去年中秋到今年国庆的故事,都吹进了笛声里。

月亮升起来时,巷口的灯笼都亮了,旧灯笼上贴满了朋友拍的国庆照片,新灯笼的国旗在月色下泛着暖光。我们围坐在桌旁,手里拿着月饼——有奶奶做的椒盐馅,有张阿婆做的肉松馅,有朋友带来的火腿馅,还有街坊们分享的豆沙、莲蓉馅,每一口都是不同的味道,却都裹着一样的甜。

张阿婆的儿子忽然站起来,举着桂花酒:“今年中秋最特别,既有月亮,又有国旗,既有家人,又有街坊,咱们干一杯,祝日子像这月饼一样甜,像这国旗一样红!”大家笑着举杯,酒液里映着灯笼的光,映着月亮的影,映着每个人脸上的笑——原来团圆从不是某个人的相聚,是家人的牵挂,是朋友的约定,是街坊的惦念,是把中秋的月色、国庆的红,都揉进了人间的烟火里。

夜深时,孩子们已经趴在大人怀里睡熟,手里还攥着没吃完的月饼和小国旗。爷爷和朋友的爸爸还在吹笛,这次吹的是《我和我的祖国》,调子不那么熟练,却格外动人,笛声飘在桂香里,飘在月色里,飘在巷口的石板路上,像在跟去年的中秋告别,又像在迎接往后无数个团圆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