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常顺、田斌二人依然在渣土场忙碌。
期间两人还抽了半天的时间去了拆迁区挖机挖土的位置看了看。
跟其它地方搞建设差不多,这边的挖机挖地基,也是盖地下室,要挖两层楼,也就是地面以下八米左右的深度。
这个深度,基本上能够把文化层所拥有的物品全部挖出来。
除非有埋藏得更深的古墓。
因为施工盖房,拆迁区围起了院墙,两人只是简单的进去了解了一下情况。
工地有人管理,自然不会像外面的渣土场那样可以随便寻找、随便捡。
到了月底,也就是30号的时候,二人就返回了沪市。
在返回之前,两人分别在前一天的中午、晚上,请土场新认识的那些朋友都聚了餐。
来的时间不久,但他俩的收获却不少,可以说,是满载而归。
就常顺自己来说,这次的出行,他单单只是弄到的瓷片、包括购买别人的,就有接近一吨重。
其它的完整瓷器,比较好的也有好几样。
另外砖块、石器类物品,用一辆小货车装了一车。
时间很快进入了七月份。
有一段时间没去拆迁区,杨建超以及其他的几名在拆迁区开展业务的老板,先前打了好几次他的电话,有东西要出售。
最近两天,他也是让他们带过来挨着看了一遍,从几人那里购买了一些他个人认为比较好的物品——不论是可以收藏的或者能够当做道具使用的。
7月2号的下午,下着大雨,不过他到了拆迁区,也没有急着回去。
而是跟以前一样,专门去那些有一定年份的老房子寻找物品。
现在虽然不用金属探测器了,但他还是根据经验、随机的扫荡着。
当走进其中的一户人家的住房时,一声声狗叫声传入了他的耳朵里。
这种狗叫声不是成年大狗的叫声,而是那种小狗的叫声。
听到这种声音,他知道是拆迁区的流浪狗。
其实在各个城市,流浪猫、流浪狗并不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