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这件事举例。
如果黎木果断一刀切,固然会救更多人。
可剩下的徭役会怎么看部落?
部落不把人命当人命。
不仅会让未正式加入部落的人有反心,也会导致部落内部的矛盾,以后族人会不会照着学习,什么都一刀切?对生命的态度变得更漠然?
而且。
救下来的人,又怎么保证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
一个坏人救回来,指不定以后还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可若不用“一刀切”。
不仅人员损失大,经济损失也大,同样也可能被徭役说成“部落也就那样”“部落实力有限”。
换个角度。
救回来的人少,总归是救了人的,依旧避免不了鱼龙混杂的情况。
那是不是还不如不救?
生命虽不如整个自然那般千变万化,却同样很复杂。它很难用一种逻辑、理论去推演出某一框架下的准确答案。
因此。
黎木便只能放弃从“生命”这一角度思考。
转而从“经济”“舆论”等,基于生命诞生的次级逻辑去考虑。
这件事。
一刀切带来的影响,在黎木眼中可能会更严重些。
族群意识,高于少量人命和资源。
因为,前世,为了民族觉醒、思想开蒙,耗费了太多太多。
那时候的先辈,完全可以选择牺牲更少,也更卑微的方式延续国祚。
可偏偏选择了“族群意识”。
黎木不觉得,哪怕自己有了特殊能力,就凌驾于前世的千秋积累之上。
所以,最终黎木还是选择不过多关注此事的数据结果,反而选择步步递进这种短期花费更大、损失更多的途径。
看似损失了更多人口,其实却树立了一个“努力营救每一个人”的景象,尤其是作为官方的态度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