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一个寨子里的街坊,互相都是相熟的,说起话来非常自然方便。
“你说的倒轻巧,真打起来还了得,要出事的。”
阿桂是个心细的人,自然就担心多一些。
“放心吧,出不了大事的。”
那姐妹一看就是个大大咧咧的脾气,说话自然就不当个事。
“你怎么知道,真出了事就晚了。”
旁边那个姐妹也是这样想的。
“我怎么知道?你看看那个········”
那姐妹说着就给她俩往那个挨骂的身上指。
阿桂俩一看,那挨骂的却还是无事人一样,蹲在那里数蚂蚁呢。
阿桂就哀其不幸的说:“那个也是的,你又斗不过他,你说你惹他干啥。”
“惹他干啥?你还没看出来呀?”
“看出来啥?”
“他那是故意的呕他呢,他早晚不把他气死不算完。”
阿桂听她这样说,又经意的瞅了瞅。
“哟呵,你不说咱还真没注意。”
“你这一说,咱再仔细一看,还真像是你说的那样的呢。”
阿桂俩窥得了这个窍门,也就不急了,反倒有点快活。
这时候再去看那俩打架的,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原来是按打架的场面去看,就只是担心打不起来(这是想看热闹的),或者是担心打大了(这是怕出事的)。
所以就总是劝架的多,起哄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