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统计下来,小石村七十户人家中,同意一起开办绣坊的有四十五家。
蒋洪瑞按照承诺,给剩余的二十五户人家一家给了一两多的银子。
拿到银子的人家个个欢天喜地,看的一些已经决定了入股绣坊的人十分心动,生出了退出绣坊的想法。
毕竟,那些人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银子这东西,还是握在自己手里最稳当。
最终,又有五户人家退出了绣坊。
蒋洪瑞让蒋才国将留下的四十户人家的主事人请到了一起,又请来了蒙小华。
办法是蒙小华提出来的,具体怎么操作,他们还要听一听蒙小华的意见。
蒙小华也不推辞,将她关于绣坊的设想一股脑的说了出来。
听完蒙小华对整个绣坊的规划,众人一番讨论,定下了绣坊的主事人。
总体而言,绣坊属于在座的四十人集体出资成立的,日后绣坊的盈利,也将由四十户人家均分。
绣坊暂时由蒋洪瑞的大儿子蒋才国管理。
王凤群作为村子里公认绣工最好的人,则负责把握绣坊的产品质量,同时,她也会将自己的绣工传授给村子里愿意学习刺绣的大姑娘小媳妇儿们。
若绣坊有什么大的变动或决策,就由所有人一起商议,最后投票决定,少数服从多数。
当然,作为蒋才国和王凤群管理绣坊的回报,绣坊会单独给蒋才国和王凤群一份报酬,计入绣坊的运营成本中。
这样的安排,众人当然不是毫无异议。
但是,仔细思量下来,众人发现,整个村子没有比蒋才国和王凤群更好的人选了。
毕竟,蒋洪瑞一家与蒙小华的关系最好,而绣坊日后还需多多仰仗蒙小华的支持,有老村长一家的关系在,请蒙小华帮忙就要容易得多。
关于绣坊的开办,众人还有许多疑问,蒙小华也耐心的一一解答。
直至最后,众人再无问题,蒋洪瑞站了起来,对众人道:"诸位,咱们这一次听从华儿的建议决定成立这个绣坊,看起来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但是我老头子把话说在前面,做生意,有赚有赔才是正理,若是将来绣坊赔了钱,我等千万不可怨天尤人,将罪责归咎到华儿身上。毕竟,她只是好心提了一个建议,是在座的诸位自己作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