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虽然这个花瓶的款识写的是'大清康熙年制',但是字体结构有问题。康熙时期的官窑款识,'制'字的写法和这个不一样。其次,你看这个青花的发色,虽然做得很像康熙青花,但是钴料的成分不对。康熙时期用的是进口钴料,颜色更加深沉,而这个明显是后期用国产钴料调配出来的。”
徐天顿了顿,继续说道:“最关键的是,这个瓶子的胎质。康熙时期的瓷器胎质坚密,叩击声清脆。而这个虽然做工精良,但胎质明显没有达到那个标准。”
陈志远听得目瞪口呆,这些细节,连他这个研究了几十年青花瓷的专家都没有注意到。
孙德华也是满脸震惊:“你…你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
“我说了,经验而已。”徐天依然淡然。
李慧敏这时候对徐天的敬佩已经达到了顶点。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准确鉴定出三件连资深专家都看走眼的古玩,这种能力简直是神乎其神。
“徐先生,请问您师从何人?”李慧敏忍不住问道。
徐天想了想,随口编了个理由:“我爷爷以前是做古玩生意的,从小跟着他学了点皮毛。”
现场的专家们面面相觑,如果这只是“皮毛”的话,那他们这些所谓的专家算什么?
陈志远的脸色已经黑如锅底,连续三次被打脸,让他在同行面前颜面尽失。他心中的怨恨已经达到了极点,但又不得不承认,徐天的鉴定能力确实在他之上。
“还有第四件吗?”徐天看向李慧敏。
李慧敏点了点头,让工作人员推出了最后一件藏品。这是一方古朴的石砚,看起来年代久远,表面有着自然的包浆。
几个专家这次都不敢轻易下结论了,他们被前面的三次打脸打得心理阴影很大。
过了很久,陈志远才小心翼翼地说:“这个…看起来像是宋代的端砚。”
“应该是的,”孙德华也附和,但语气明显缺乏信心,“不过我也不敢完全确定。”
其他专家也都持类似的观点,认为这很可能是宋代的端砚,但都不敢百分百肯定。
徐天用神眼扫描了一遍,这次的结果让他有些意外。这方砚台确实是古代的真品,但年代比他们估计的要早得多。
“这是唐代的端砚。”徐天肯定地说道。
小主,
“唐代?”陈志远瞪大了眼睛,“不可能吧?唐代的端砚存世极少,这怎么可能是唐代的?”
“而且从工艺上看,也不像唐代的特征。”孙德华也质疑道。
徐天指着砚台的一个角落:“你们看这里的雕工,这是典型的唐代技法。而且这个石质的纹理,也只有唐代早期的老坑才有。”
李慧敏再次下令进行检测。这次的检测时间比较长,因为年代越久远,检测的难度就越大。
半个小时后,结果终于出来了。
工作人员兴奋得声音都有些颤抖:“李主任,这确实是唐代的端砚!而且根据石质分析,应该是唐代老坑的上等石料!这…这简直是无价之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