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徐天继续说道,“您看这釉面,虽然看起来光润,但火光太新。真正的康熙瓷器经过几百年,釉面会有一种内敛的温润感,而这个碗的釉面贼光刺眼,明显是现代化学釉料的特征。”
围观的古玩爱好者们开始窃窃私语。
“徐先生说得有道理啊…”
“我刚才也觉得这碗有点亮得过分。”
“看来钱专家这次看走眼了。”
钱文博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但还在死撑:“光凭这两点就说是假的,未免太草率了!”
“那我再给您提供一个证据。”徐天将碗翻过来,指着碗底边缘,“您看这里有个很小的气泡痕迹,这是现代机器制作时留下的。古代手工拉坯是不可能出现这种规律性气泡的。”
在场几个资深藏家都凑过来仔细观看,果然在碗底发现了徐天说的那个细微痕迹。
“真的有!”
“这确实是机器制作的痕迹!”
“徐先生的眼力真是厉害!”
摊主的脸彻底绿了,刚才还在心里盘算着十万块钱怎么花,现在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钱文博更是面红耳赤,但依然嘴硬:“就算这个碗有问题,但我选的另外两件…”
“别急,我们一件一件来。”徐天拿起那块和田玉佩,“这块玉佩,钱专家您怎么看?”
钱文博这次更加谨慎,仔细观察了好几分钟才开口:“这是一块和田白玉雕刻的龙凤呈祥佩,质地温润,雕工精细,应该是明代的作品,价值在五万左右。”
徐天接过玉佩,神眼一扫,差点笑出声来。这哪里是什么和田玉,分明就是普通的阿富汗玉,市场价不超过五十块钱。
“钱专家,您说这是和田玉?”
“当然!你看这质地,这色泽,妥妥的和田料。”钱文博信心满满。
徐天举起玉佩,对着光线照了照:“各位请看,真正的和田玉有一种油润的质感,而且透光性很特殊。这块玉透光后呈现的是一种死白色,没有任何油润感。这明显是阿富汗玉冒充的。”
人群中有个年轻人立刻用手机照明对着玉佩打光,果然如徐天所说,透光后呈现出毫无生气的死白色。
“而且您看这雕工。”徐天继续分析,“真正明代的玉雕,线条应该是手工一刀一刀雕出来的,会有细微的不规则痕迹。而这个佩子上的纹路过于规整,明显是现代机器雕刻的产物。”
一个看起来很有经验的老藏家点头称赞:“小伙子说得对!这雕工确实太死板了,没有古代工匠的灵动感。”
钱文博的额头开始冒汗,声音也有些颤抖:“这…这只是意外…”
“那我们看看最后一件。”徐天拿起那幅山水画,还没展开就摇了摇头,“钱专家,您确定要让我当众鉴定这幅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