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圈中狮鬃,已废

布莱顿先扬后抑的评语,有些出乎了安戈洛的意料。

关键是,前面三句完全是废话。

狮鬃堡的开支,全部是由泰格斯提供的,武装力量同样如此,税赋更是低到近乎没有,军事怎么不强,民众怎么不富?

政治清明更是必须,作为金狮王室的影子,狮鬃亲王一脉必须在民望方面保持相对完美的形象,这关乎王国的稳定存续,是一定做不得假的。

但是,

凡事就怕个但是。

为了限制狮鬃亲王一脉,狮鬃领大小7座乡镇,100座村庄,总计近17万人口,除了从王都泰格斯轮调过来的近万行政、卫戍和侍从等,其他领民万年来全都秉承祖业,没有没落,更没有发展。

看似繁盛的狮鬃堡,实则一潭死水。

这也是作为开国亲王的阿方索亲王一脉,对金狮家族主脉表态的方式之一。

可世代在此繁衍的居民,却失去了生而为人最基础的——自由。

他们的未来,早在出生前就已经被安排地明明白白,就连生育,也要得到计划中的“指标”才被允许,否则轻则罚没财产、抱走孩子,重则当场堕胎,甚至一尸两命。

好在,

好在民心思定。

生育高潮引发阵痛后,民间会自发安定许久,直到遗忘伤痛,迎来新的生育高潮,引来新的阵痛。

至于布莱顿提到的教育,说的是狮鬃堡与泰格斯的对比。

泰格斯的教育事业相当发达,王室和各大家族都有设立私学,王国层面还有惠及各个阶层的公立教育体系,民间更有中小贵族和宫廷贵族、战争勋贵等筹资建立的私立学院。

学院林立的泰格斯,哪怕最底层的领民,他们的孩子也有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识字算术只是基础,大部分还都能从小接受军事训练,无论在哪一方面展露天赋,都有机会获得更高一层的教育。

可以说,在泰格斯,除了不被当人看的“生奴”,多多少少都能通过教育体系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

狮鬃堡却像是另一个极端。

这里一切都是被设计好的,稳定压倒一切,教育也就变得闭塞起来。

农民的孩子长在田间地头,匠人的孩子在作坊长大,牧人的孩子就在牛羊或马匹身边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