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焦土上的嫩芽

“人多力量大。”秦枫环视众人,“只要我们全村人一条心,哪怕每天挖一米,也总有挖通的那一天!”

老支书站起身,用力敲了敲桌子:“我支持秦书记!修水渠,不光是为了‘展望’计划,更是为了咱们村子孙后代!当年我年轻的时候,就跟着老一辈人修过梯田,那时候条件比现在苦多了,不也一样干成了?现在有秦书记给咱们指路子,咱们还有啥好犹豫的?”

有了老支书的支持,一部分村民开始动摇。但更多的人,还是持观望态度。

“我还是觉得不靠谱。”

“是啊,万一钱批不下来怎么办?”

秦枫知道,空口白话难以服众。他必须拿出实际行动。

第二天一早,秦枫带着村两委的干部和几个党员,扛着锄头铁锹,来到了计划中水渠的起点。没有鞭炮,没有仪式,他们默默地挖下了第一锹土。

消息很快传遍了村子。村民们站在村口,远远地望着那几个在山坡上忙碌的身影,议论纷纷。

“看来秦书记是来真的了。”

“就凭他们几个人,能挖出啥名堂?”

“唉,年轻人就是冲动。”

秦枫和同伴们没有理会那些议论。他们埋头苦干,挥汗如雨。太阳升起又落下,山坡上留下了一道浅浅的土沟。虽然进展缓慢,但那是希望的印记。

第三天,王老五带着两个年轻小伙子,扛着工具加入了进来。“秦书记,俺们想通了,与其在家等死,不如跟着你拼一把!”

秦枫看着他们,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欢迎!”

有人带头,就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接下来的几天,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发地加入到修渠的队伍中。有老人,有妇女,甚至还有一些半大的孩子,也拿着小锄头,在旁边帮忙清理碎石。

山坡上,顿时变得热闹起来。锄头碰撞石头的叮当声,人们的吆喝声,孩子们的嬉笑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充满生命力的劳动乐章。

秦枫深受感动。他知道,水渠不仅仅是在挖一条引水的通道,更是在挖通一条连接人心的通道。村民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比任何资金都宝贵。

为了节省开支,秦枫和村民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没有炸药,他们就用钢钎一点一点地凿;没有推土机,他们就用肩膀一筐一筐地抬;没有水泥,他们就用当地的红黏土混合碎石,夯实渠壁。

秦枫白天和村民们一起干活,晚上则挑灯夜战,修改设计图纸,联系资金,汇报进展。他的眼睛熬红了,人也瘦了一圈,但精神却越来越饱满。

老支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偷偷让老伴给秦枫煮了鸡蛋,硬塞到他手里:“秦书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可不能垮了。”

秦枫握着温热的鸡蛋,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资金的问题也有了进展。乡里和县里被秦枫和村民们的精神打动,批下来一部分启动资金。同时,秦枫联系的一家公益组织也答应提供一部分援助。虽然资金依然紧张,但至少解了燃眉之急。

水渠在一天天延伸。它像一条蜿蜒的长龙,在群山之间穿行,朝着红旗水库的方向,也朝着希望的方向。

**第三章 甘霖与裂痕**

历时两个多月,当第一股清澈的渠水顺着新挖的土渠,欢快地流淌进坡地的时候,整个村子都沸腾了。村民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许多老人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水来了!水真的来了!”

“我们成功了!我们把水引过来了!”

秦枫站在渠边,看着那汩汩流淌的清水,心中百感交集。所有的辛苦,所有的委屈,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他知道,他们跨过了一道最难的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了水的滋润,坡地上的草种开始疯狂地生长。原本枯黄的土地,很快就披上了一层嫩绿的新装。远远望去,那片曾经沉寂的山坡,如今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村民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们看着那些生机勃勃的小草,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了喜爱与期待。质疑的声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秦枫的敬佩和对未来的憧憬。

“秦书记,还是你有办法!”

“这下好了,咱们村有盼头了!”

“等草长起来,养了牛羊,日子就能好起来了!”

秦枫却不敢有丝毫松懈。他知道,种草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进行牧草的管护、品种的优化,然后是发展养殖业,形成产业链。这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

他开始联系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专家,请他们来村里指导牧草的种植和管理。同时,他也在积极考察市场,了解牛羊的养殖技术和销售渠道。

就在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