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富家千斤爱上了我这穷书生(30)

她低头看着帕子,小声说:“可展期就剩五天了,王导演说好多城里人要来……”

“来的人是来看手艺的,不是来看急活儿的。”我拿起绣绷,挑出缠乱的金线慢慢理,“你看这朵菊,瓣尖该尖的地方得利落,瓣根该圆的地方得饱满,急了就失了神韵。”

金线在指尖绕了三圈,终于顺开了。我把针递回去,她接过时,指尖还在微微发颤,却比刚才稳了些。

正说着,三叔举着相机回来了,镜头上沾着草叶:“拍着好东西了!后山的野菊丛里藏着窝小刺猬,缩成球的时候,刺上沾的花瓣跟雅溪帕子上的一模一样!”他翻出照片给我们看,小刺猬背上果然顶着片黄灿灿的菊瓣,圆滚滚的像个会动的绣花绷。

牛雅溪“噗嗤”笑出声,指尖的血珠也忘了疼:“太像了!我要把这个刺猬绣在帕子角落,当彩蛋!”

她重新拿起针,金线在绣绷上慢慢游走。这次她的手腕稳多了,针脚落在布面上,像春雨打在荷叶上,轻而准,菊瓣的弧度渐渐活泛起来,仿佛风一吹就能晃出香气。

下午,县美术馆的人来勘察场地,为首的张馆长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摸了摸我们编到一半的竹架:“这竹纹编得讲究啊,横看是‘万’字纹,竖看是‘回’字纹,合在一起是‘万事如意’?”

我爸点点头:“张馆长好眼力。这架子不光好看,还藏着机关,你看这榫卯接口,不用钉子,全靠竹篾咬着劲,拆了能叠成半尺厚,装车方便。”他说着轻轻一抽中间的竹销,原本结实的架子“哗啦”散成一片篾条,却没一根断裂。

张馆长眼睛亮了:“妙啊!这才是‘藏巧于拙’!解说词得加上这段,让城里人知道,咱老手艺里藏着大学问。”

三叔举着相机跟在后面拍,忽然停在墙角的竹筐前:“这筐子编得有意思,敞口大,收口小,像个笑咧的嘴。”那是我去年编的“喜筐”,村里办喜事时用来装糖果的,筐沿特意编得往外翘,像在咧嘴笑。

“这个也得带去!”张馆长指着喜筐,“配着雅溪姑娘的菊纹帕子,一喜一雅,正好体现咱乡村手艺的多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