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年轻人真去贝克街找221B,连当地警局都接到不少问路的电话——这哪是读小说,简直是把故事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坐在对面的外交部领导点点头,指尖在桌面上敲了敲,“顾从卿这步棋走得巧啊。
等他们知道作者是个华国人,肯定惊掉了他们的下巴,让他们感叹,华国人真厉害啊!。”
一位参与过中外文学交流的老干事补充道:“关键是这故事的质量硬。
我翻了几章,里面的推理逻辑严丝合缝,连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细节都抠得准,难怪能让英国读者信服。
这说明什么?
说明咱们的同志不仅懂外语,更懂人家的文化根脉。”
局长接过话头,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所以我提议,立刻组织顶尖翻译团队,把这本书译成中文。
一来,让国内读者也看看,咱们的年轻人能写出让外国人着迷的故事。
二来,这也是个很好的范例——告诉大家,文化走出去,不一定非得端着架子,用人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反而能走得更远。”
有人提出疑问:“侦探小说在国内还不算主流,引进之后会不会水土不服?”
“不会,”局长胸有成竹地笑了,“好故事不分题材。
你看这福尔摩斯,观察入微、追求真相,这不正合咱们讲究‘实事求是’的道理?
再说,书里写的是英国,但字里行间藏着的那份对人性的洞察,是相通的。
我敢保证,国内读者也会喜欢这个‘外国神探’。”
会议结束时,窗外的阳光正好照进会议室,落在那本英文原版书上。
领导拿起书,在扉页上写下一行字:“以文为桥,润物无声。”
然后抬头对众人说:“就这么定了,让外文局牵头,争取明年春天让中文版跟国内读者见面。”
消息传到伦敦使馆时,顾从卿正在整理新收到的读者来信。
其中一封是位英国教师写的,说她在课堂上用福尔摩斯的推理案例教逻辑,学生们听得格外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