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副司长看着顾从卿的眼神,像是在昏暗的房间里突然瞧见了块被擦拭干净的金砖,亮得让人移不开眼。
他指尖在桌沿上轻轻摩挲,心里头那点原本的审视早没了踪影,只剩下实打实的赞叹。
这语言能力,说是顶尖都不为过。
再想起之前隐约听顾老提过一句,这小子身手也利落,寻常三五个壮汉近不了身,加上根正苗红的背景——这样的人才,只当个三秘,确实有点屈才了。
孙副司长端起搪瓷杯,又放下,眉头微蹙。
他不是没想过再往上提一提,可规矩就是规矩,顾从卿一进部里就定了三秘,已经是破例的提拔,再往上走,别说旁人有意见,就是组织程序上也说不通。
他叹了口气,抬头看向顾从卿,语气里带着几分惋惜,却更多的是期许:“从卿啊,你的能力,远超这个岗位的要求。
委屈你先在三秘的位置上多历练历练,你的本事,部里不会埋没的。”
顾从卿反倒坦然,立正说道:“孙副司长言重了。
岗位不分大小,能把手里的事做好就行。
我刚来,还有很多要学的,三秘的工作正好能让我尽快熟悉业务。”
孙副司长闻言,赞许地点点头。这年轻人不仅能力出众,心性还这么沉稳,不骄不躁,实属难得。
他站起身,拍了拍顾从卿的肩膀:“好,有这态度就好。
跟我来,带你去见科室的同事,以后大家就是并肩作战的伙伴了。”
走出办公室时,走廊里的阳光正好,孙副司长走在前面,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给这小子多安排些重要的活儿,这么好的金子,可不能让他在角落里蒙了尘。
而顾从卿跟在后面,脚步稳健,他知道,眼下的岗位只是起点,往后的路,得靠自己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
顾爷爷当初跟顾从卿提过可能会外派英国的事,却特意强调了“可能”二字——这并非随口一说,而是外交部的常规流程。
毕竟,外派岗位事关重大,尤其像英国这样的重要驻外机构,对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
顾从卿入职西欧司后,先是被安排在综合科熟悉业务。
每天处理往来文件、整理各国动态简报,看似琐碎,却是让同事和领导观察他的第一扇窗。
科长个五十多岁的老外交,做事严谨,起初只把他当普通新人,让他从核对翻译件的错别字开始。
可没过几天,就发现这年轻人不仅外语扎实,对西欧各国的政治动态也颇有见地,偶尔提出的分析角度,连科室里资深的同事都觉得新鲜。
部门例会上,领导们常有意无意地抛出问题:“从卿,你怎么看最近英国议会的这场辩论?”
“如果遇到驻在国突发抗议活动,你觉得首要任务是什么?”
顾从卿从不抢话,每次都等别人说完,再条理清晰地给出自己的看法,既有原则性,又不失灵活,几次下来,不少人私下议论:“这小伙子看着年轻,心里门儿清啊。”
除了能力,人品和个性也是考察的重点。
三个月后,司长找他谈话,笑着说:“从清,你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