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直接授官

“马上就能准备好。”

糜竺满脸吃惊的望着他,荀攸执掌下的大司农府,简直比卢植在任时阔绰了十倍。

卢植可是五十万钱都要扣掉四十万才满意。

荀攸瞥他一眼,哼了一声,道:“用这种眼神看着我干什么?提前拿点钱建设军队,总比战时数百亿都打不赢要好,更何况朝廷如今手里不缺钱。”

国库目前能调用出来的资金,有六百多亿。

就是粮食少点,荀攸正在加紧建设粮仓,打算多囤积一些。

上个月秋收完,市场上许多粮食在叫卖,粮价跌到了六十钱。

按理来说这是朝廷炒底的好时机,荀攸却反其道而行之,用钱把粮价拉回到八十。

为此朝廷多付给百姓十多亿钱,粮价太高不好,太低也不好。

至于为什么定在八十钱,这里面有个容易忽视的门道。

百姓的田地是租的,一亩五十钱。

以普通田亩产两石,一年收成两次为例。

八十钱一石能为百姓带来四百钱收入,减去佃租还剩下三百五十钱。

五口之家全员耕种,除去耗粮,一年估摸着能剩十石粮食。

平均每天收入约十钱。

要是粮价太低,那就连十钱都没有了。

现在的坊工日入标准可是二十钱,还只有一个人。

要说区别,区别在于坊工还需要额外花钱解决一家人吃喝。

当然,荀攸没有那么高的思想觉悟,想着去稳定住农民的收入,他考虑的还是租金。

今年粮价跌的太厉害,明年大批田地将无人去种。

反过来说,今年粮价涨了,原有农民会继续租地种,还会吸引一批新人投身进耕种里。

朝廷并不指望种的地多能收上来多少粮赋。

指望的是朝廷往外撒钱时,有东西能买。

钱多却没有商品,汉钱就真成了擦屁股的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