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卫光明登场大明湖
大唐帝国西北边陲,距离渭城不远的梳碧湖畔。
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蓝,空气新鲜,天空明朗,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一棵即将要衰竭的冬树下,一个穿着旧棉袄的书生正在做饭。
左手握着书卷,忽的想起某事,取下腰间的水瓢盛一瓢水,注入乳白色的汤锅中。
锅里的沸意稍压,他开始慢条斯理的切肉。
书生的动作很慢。
一旁身材高大的老者手中端着已经调好的料,只能眼巴巴的在汤锅前等着。
看到书生又添了一瓢水,老者发出一声恼火焦虑的叹息。
不论是燕北的战事,还是大明湖的战斗,都无法影响两人。
吃,对于书院来说,是一件很大的事情。
夫子知道他这个大弟子慢,也只能等待,便不紧不慢的说着一些他领悟的道理。
相遇,命运,机缘,预言,被串联在一起。
预言的结果,是否自己想要的?是不是可以改变预言的结果?
千年的时间,夫子做了无数次尝试。
修行者感知到的一些东西是对的,也有可能是昊天传达给你的意志。
昊天,是活着的,并且有着自己的情感。
它,想要吃人。
在这个世界里,记载着许多关于永夜的书籍,可没有一本书讲述,永夜究竟是什么,冥王究竟是什么
在夫子看来,冥王是否存在,都有待考虑。
桑桑是什么?夫子不知道。
打着永夜伞的桑桑很厉害,她可以穿越世间的一切阵法。
只是做为冥王之子,又或者说光明之子,桑桑并不可怕。
李慢慢做事情很认真,虽然很慢,但他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到极致。
作为学生,他认真的倾听夫子言语中的最真实意愿。
他是书院的大师兄,最早跟着夫子,他自然明白夫子所喜所厌的人,手中持着的书被重新插回腰间,他开始快速的切肉。
他的速度依旧很慢,因为他是李慢慢,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极致。
若是人专门研究这些肉片,一定能发现,这些肉片的大小,形状,甚至重量都没有丝毫的差别。
“老师,难道您也看不到未来么?”
这个世界上有预言,境界高深的修行者,便能感知一丝未来,进而预言。
强大如夫子,他所看到的未来一定是最为准确的。
听了这个问题,夫子似乎有些恼怒,指着头顶的天空呵斥道:“我连这道天都看不明白,哪里能看得透什么未来。”
“如果我什么都知道,哪里还用得着如丧家之犬一般,惶惶不可终日。”
夫子活了千年,他是这天底下最强的人,没有人再比他更高,因此天塌,他就必须顶着。
正因为这样,夫子一生都在恐惧。
哪怕建立起大唐这样日不落的盛大帝国,他依旧在害怕。
夫子很强,比世界上的所有人都要强。
但他生活在昊天的世界里,便比昊天更弱一筹。
夫子有时候会想,冥王能不能快点降临,和昊天打一个两败俱伤。
他这个低个子的人,出来坐收渔翁之利。
李慢慢看夫子惆怅的样子,心想,老师你这一生哪里惶惶了,是西陵那些家伙惶惶才是。
夫子等不住李慢慢切肉,把碗筷搁在砧板上,卷起袖子,轻易的从他手里抢过锋利的菜刀,只闻唰唰数声,羊肉片飞舞,转瞬堆积成雪花山峰。
这些肉片,比之李慢慢切的,丝毫不差。
李慢慢很聪明,他是所有师兄弟中,最懂夫子的人。
可惜,夫子真正恐惧的东西,他依旧不懂得。
世上懂夫子的,唯有卫光明。
卫光明清楚,夫子想要对付的是昊天,他便建立光明商会入侵唐国。
商会的效用,是执掌人间之力,分化道门,未来可对抗昊天。
这世间,最护短的夫子,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唐国被入侵。
夫子冷漠,可以平等的看待世间所有人。
人养狗,总还是有感情的,夫子养了大唐千年,自然愿意继续养下去。
卫光明再如何厉害,也只是外人。
夫子很早就对卫光明生了杀心。
他只是好奇,卫光明凭什么能屡次跳过预言中必死的局。
去年,桑桑打着永夜伞去了书院的后山。
在所有细细的丝线中,他找到了光明商会的影子,却并没有看到卫光明。
这很奇怪。
光明商会,光明殿,所有的布置都都出自卫光明。
但这些布置,又和卫光明没有关系。
昊天是规则,它算不到,自然就是没有关系。
可夫子是人,他算不到,就让他产生了一些别样的想法。
生而知之,天外之人。
宁缺是一个生而知之的人,他是未来破开永夜的关键。
卫光明的存在,又是用来做什么。
难道说,卫光明是这个时代的人间之圣?
昊天的世界里,每隔千年,便会诞生一位圣人。
夫子能想到的,只有这么多。
毕竟谁都不会想到,系统帮卫光明屏蔽了昊天。
在这个时代里,本应该有且只有一个生而知之的人,那就是宁缺。
可卫光明,却诞生在了这个世界上。
夫子竟没有事先发现。
卫光明的前七十岁里,所有的一切都顺着轨迹,只是稍稍的有所变动,无伤大雅。
夫子和李慢慢的身旁,有一个湖泊,名为疏碧湖。
湖水表面有薄薄的冰层。
在距离夫子两人不远处,几个从渭城出来的士兵,坐在湖边钓鱼。
还有几个人围坐在一个火堆旁做烧烤。
香味扑鼻,迎着风,传入到了夫子的鼻中。
“好香。”夫子看着不远处的军卒,眼神中闪着亮光。
“老师,我们要过去么?”
“当然了,人间难得有美味,能让我遇到,是我的幸运。”
夫子率先一步,向着渭城军卒走过去。
马士襄的铠甲穿着不方便,因此在他的身上,很随意的套了一个灰棉衣,看起来和普通老百姓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