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代表和政府相关人员交涉的时候说:“这分明就是欺骗。我们买房子的时候也都问了,是不是买了房子就可以到这三所小学去上学?当时他们说没问题,也完全没提分校的事。我们要是知道他会盖什么分校,肯定就不会买这个房子了。”
政府负责协调的人又说:“学区房的问题先放到一边,你们买房卖房的行为,都是自愿的市场行为,已经发生了交易,就不能把房子退回去。房子这种大宗商品买卖一次要经过多少部门?里面还有税的问题,你们拿政府的工作当儿戏呢?你放眼全中国,也没有买完的房子再退回去的先例啊!”
家长代表也寸步不让:“假如没有你们政府背书,开发商敢这么胡作非为?你说全中国都没有退房子的先例,你怎么不说全中国都没有这样欺骗消费者的先例?”
家长代表这件事说错了。
其实这种情况在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并不鲜见,甚至可以说是常见。
各个地方都有重点小学和中学,也都存在开发商为了买房子,把距离重点学校较远的地方,说成是学区房,然后高价卖给学生家长。
因为原本的重点小学和重点初中都爆满,没办法继续塞人进去,因此开发商再投资盖一所学校,美其名曰是分校。
重点学校当然也可以有分校,前提条件是政府的教育系统严格进行把关,确保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过关。
这两样是硬件,如果达不到统一的标准,那分校的概念也就没有意义。
不过这些话,负责协调的政府官员心里明镜似的,却不能拿出来说。
他只能硬着头皮回复家长:“这不能叫做欺骗,分校更成立,硬件设施我们也看了,是没问题的。至于你们说的师资力量,学校把老师招进来,也需要一个过程。”
这句话又给家长抓到把柄:“你们是不是把顺序搞反了?你们应该是先把师资招上来,配套设施都搞齐了,再扩建分校。人家本校的老师都是985、211的,你们搞大专生来教我们家孩子,玩我们呢?把我们都当成是二百五?”
这件事双方都言辞激烈,说什么也不肯妥协。
袁斌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件事其实直到现在也没有解决。
家长可能随时会因为这件事过来闹。
袁斌想的没错,当天下午,就有上百个家长来市政府闹事,要求政府给一个说法。
赵广智做了局长后,原治安管理大队队长黄友亮提为了警局的副局长。
家长队伍杀过来后,他如临大敌,第一时间给袁斌打电话:“袁市长,大事不好,前段时间那些来闹事的家长今天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