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那三个人是无辜的。”遥渺渺强调道。
“所以吾会将绑他们的人处死,但吾绝不接受他人胁迫,这就是霸道。”
遥渺渺呼吸一滞,抿了抿唇角道:“那如果另一条路上没人,你也不改路线吗?”
刘彻轻笑了声,将遥渺渺抱进怀里蹭了蹭:“那当然是换条路走,借机宣扬仁德,教化子民,这叫做王道。”
遥渺渺嘴角抽搐了下,感觉这种铁路难题,对于刘彻就压根不是个事。
铁路难题难在伦理的取舍,但道德这种东西,刘彻就压根没有。
哦,对,现在是西汉,《道德经》它不叫《道德经》,它叫《德道经》,德和道还处于分立的两个哲学概念,直到东汉才彻底融合成型。
人类的文明是不断发展的,很多伦理概念都不过是后世逐渐变迁和累加而成。
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了“轴心时代”的概念。
即认为公元前800年到前200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到前300年,中国、古希腊、古印度和波斯这四个在当时甚至找不到交集往来的区域,各自的文明都从神话主导转向了哲学思考,并开始探讨道德准则这些个体精神的成长,并奠定了后世的文明发展框架,影响直至现代文明都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就比如华夏的“礼”。
这不由让遥渺渺想起之前在渐台想到的,华夏似乎发展了两三千年,依旧没能走出古人制定的框架。
当时,遥渺渺就在想这是不是冥冥之中有种力量,在导向人类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
如今联想到全球地域隔绝的多文明几乎在同时实现精神突破。
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和耶稣这四位对人类精神文明影响巨大的人物,也都降生在公元前600年到400年间。
创造了极其相似的普世性精神框架,后世再无实质性的突破过。
而古埃及、玛雅这些没有历经轴心时代的文明,又消亡于世间,这些巧合不由让人有些心惊。
遥渺渺深吸了口气,问道:“你之前是不是差点找到了九鼎?”
刘彻点了点头,亲了下遥渺渺:“嗯,卿卿对吾之事颇为上心呢。”
直到收获遥渺渺送来的白眼一枚,刘彻才正色道:“那是元鼎元年之事了,汾阴后土祠发现一尊古鼎,公孙卿恭维其乃什么所谓的朔日冬至、祥瑞双至。这也是吾改年号为元鼎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