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正好是星期天。
下午二时,夏中华陪同叶雨菡来到了梳儿巷。
此巷出过名人,辛弃疾有诗:“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就是描写南朝开国皇帝刘裕曾住在此巷。寄奴就是刘裕的小名。
姜一群就住在此巷一幢旧房子的四楼。
此楼一共只有五层,没有电梯,爬起来比较吃力。
姜一群能住到四楼,还得益于他有一个中级技术职称。凭他的学术论文,他早该是高级职称,但关键时刻总是被人“平衡”掉。
夏中华敲门后,姜一群开门将两人迎进家中客厅。
家中只有姜一群一人,妻子出门做家教,儿了读髙中住在学校。
姜一群请夏中华和叶雨菡坐在一张已有些破旧的长沙发上,为两人各倒了一杯开水。
盛开水的是搪瓷杯,看不少地方已掉漆的样子,至少用了有十多年。
姜一群年龄大概在五十岁左右,稍长的脸上皮肤很粗糙,穿着有点像老农民。
但他还是懂礼数的。坐下后便主动打招呼道:“你俩一个是文化名人,一个是亿万富翁,今天屈尊来到寒舍,只有清水一杯,实在过意不去。”
叶雨菡说:“姜先生,我是慕名来访的。”
姜一群说:“先生不敢当,称我老姜即可。至于慕名,让我更为惶恐,因为外人大都视我为傻子,名声可不大好哟。”
叶雨菡说:“听说您对松寥山很有研究,我想专门请教。”
姜一群回道:“叶小姐,不是我小看你,这个课题你是不懂的,我对你讲了,也是对牛弹琴。
我虽是穷书生,但时间还是很宝贵的,要不是夏馆长说你要来,我今天是准备整理学术资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