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奴为旅顺的守军犯愁拉扯的时候,李俊业带着大军早已顺利在登州登陆。
从金州附近的青泥洼出发到达登州,海上不过两百余里,可谓咫尺之遥,冬季顺风,只需大半日就能到达登州。
为了行动的隐蔽性,李俊业突然撤离辽东,从未公开过,以至于在码头登陆时,登州百姓诧异万分。
他们出征的无敌之师,再次回来了,人们高兴地奔走相告。
这其中有谁的儿子,有谁的丈夫,有谁的父亲,每次出征的子弟兵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时,是登州百姓最开心的日子。
高兴的人群像是过节一样,放着鞭炮,敲锣打鼓的纷纷赶往码头。
每次这个时刻,若是有亲属到来,军官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士兵们暂时离队,与家人小聚,不过这些士兵都有分寸,不会多留,有什么话,待他们归营之后,回家再慢慢细说。
码头一时成了人群的海洋,李俊业就像人间的英雄一样,再次受到登州百姓的膜拜与赞美。
下船的士兵,在码头小憩之后,便会整队回营,整个码头一直热闹到傍晚时分最后一支部队离去,人群方才意犹未尽的散去。
李俊业先是到了军营,将那些高丽降兵安置妥当之后,方才在亲兵的护卫下打马回家,此时天色已晚。
李家闻知李俊业早已率领大军在登州上岸,全家高兴不行,虽然夜已深,冬夜严寒,但一家子人全部热热闹闹地坐在炉火前等待李俊业的回家。
还未进门,就见到家中院子里的灯光,李俊业便知道肯定是家人在等自己,有家的感觉真好!
“俊业您回来了?”
等亲兵敲开门时,门缝中露出了老钟满身褶子的脸,见到李俊业这老仆就像是见到自己儿子一般的亲切。
李俊业点了点头,歉意地道:“这么晚,还麻烦钟叔起来帮我开门,真是过意不去。”